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(jié),記者想講講上海抗疫中一個普通勞動者關(guān)于核酸檢測的故事。
打開車門,放平后座,蓋張?zhí)鹤樱@便是“床”。再往駕駛座位下塞個盆、上面掛幾件衣服,這便是“陽臺”。
在這么個腿伸不直、腰轉(zhuǎn)不開、頭抬不高的地方,李威已經(jīng)“住”了一個多月。
李威把車停在實驗室門口不遠處,駕駛室變成了晾曬衣服的“陽臺”。 人民日報記者武衛(wèi)政攝
李威把轎車后座放平,平時當“床”來休息。 人民日報記者邱超奕攝
他住在車里,不是因為無家可歸,而是“自找”的。到底咋回事?事情還得從3月13日說起。
“我們的核酸檢測缺口很大,你們能否支持建實驗室?”3月13日,放下有關(guān)部門打來的電話,國藥集團上海捷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(jīng)理夏小凱直撓頭。
臨時組建核酸檢測實驗室,人從哪里來?儀器設(shè)備從哪兒調(diào)?場地上哪兒找?問題一大堆,夏小凱還是覺得,這事耽誤不起。“核酸檢測是疫情防控的‘偵察兵’,是確定新冠病毒感染的‘金標準’。檢測能力跟不上,疫情就會拖得久。”
“做,馬上做!”得到國藥集團、中國生物的批準和支持后,夏小凱在工作群里吹響“集結(jié)號”:“我知道很多同事還在封控中?,F(xiàn)在疫情嚴峻,到了需要我們站出來的時候。愿意加入實驗室的,歡迎報名。如果選擇留在家,我也不反對。”
“我報名”“算我一個”“我出來”……
很快,一個、兩個、三個,報名信息在群里刷了屏。“沒想到他們都來了。”回想那一天,夏小凱仍然眼圈泛紅,他在朋友圈寫道:“又一次不由自主流下眼淚,感謝感恩,一起努力。春暖花會開。”
報名的人里就有李威。作為公司研發(fā)總監(jiān)、復旦大學畢業(yè)的遺傳學博士,他現(xiàn)在成了新建核酸檢測實驗室的負責人。
3月15日,幾輛14米長的大卡車滿載氣膜艙體、核酸提取儀等設(shè)備,駛進松江區(qū)九亭鎮(zhèn)伴亭東路的一處廠房。大家擼起袖子、當起工人,硬是在這個“毛坯房”里建起一座生物安全標準不輸傳統(tǒng)實驗室的氣膜實驗室。
“我們把它命名為‘長城’核酸檢測實驗室,就是想展現(xiàn)鋼鐵般的斗志,眾志成城,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(zhàn)。”夏小凱說。
“長城”核酸檢測實驗室外景。人民日報記者武衛(wèi)政攝
在閑置廠房里臨時搭建的簡易工棚,就是核酸檢測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宿舍。人民日報記者武衛(wèi)政攝
3月20日起,各地救護車、轉(zhuǎn)運車不停地送來核酸樣本。上百名員工和志愿者爭分奪秒,24小時倒班做檢測。盡管裝了空調(diào),實驗室內(nèi)依然接近30攝氏度,在這種環(huán)境下身穿嚴密的防護服,艱辛可想而知。
“辛苦先不談,一定不能出錯!”李威說,檢測結(jié)果準不準確,直接關(guān)系到群眾生命健康和疫情防控大局,所以他們對每一份檢測結(jié)果都要嚴格審核。
李威博士在實驗室“指揮部”核查檢測數(shù)據(jù)。
每天要在電腦上比對大量的數(shù)據(jù),有人眼睛看花了,就洗把冷水臉接著看;干累了,就去附近簡易工棚里躺一會。
“那你怎么睡在車里?”記者問李威。“他那哪能叫睡?”夏小凱接過話頭,“李威負責整個實驗室的運行,隨時要處理各種突發(fā)情況。有時人剛躺下,又被叫醒,索性就在車里靠一會。”
李威的車,就在氣膜實驗室所在廠房門口。他說,想盡量離實驗室近一點,這樣就能快一些解決問題。“我們爭取讓檢測結(jié)果盡快出來,哪怕能早10分鐘、1分鐘都行。”
過去這一個多月,李威忙起來每天只能睡3個小時,偶爾得干個通宵。“這輪疫情結(jié)束后,你最想做什么?”記者問。“睡一覺,飽飽地睡一覺。”他說。
3月初至今,上海的核酸檢測能力從每天100萬管,迅速擴增到每天580萬管。若以5人混采計,可滿足每天2900萬人次的核酸檢測需求。上海捷諾的“長城”核酸檢測實驗室,每天可檢測5萬管,累計檢測量已超過1000萬人次。
“長城”核酸檢測實驗室內(nèi),核酸樣本被傳送進PCR擴增分析區(qū)進行檢測。
致敬!抗疫一線的勞動者們!
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(jié),記者想講講上海抗疫中一個普通勞動者關(guān)于核酸檢測的故事。
打開車門,放平后座,蓋張?zhí)鹤樱@便是“床”。再往駕駛座位下塞個盆、上面掛幾件衣服,這便是“陽臺”。
在這么個腿伸不直、腰轉(zhuǎn)不開、頭抬不高的地方,李威已經(jīng)“住”了一個多月。
李威把車停在實驗室門口不遠處,駕駛室變成了晾曬衣服的“陽臺”。 人民日報記者武衛(wèi)政攝
李威把轎車后座放平,平時當“床”來休息。 人民日報記者邱超奕攝
他住在車里,不是因為無家可歸,而是“自找”的。到底咋回事?事情還得從3月13日說起。
“我們的核酸檢測缺口很大,你們能否支持建實驗室?”3月13日,放下有關(guān)部門打來的電話,國藥集團上海捷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(jīng)理夏小凱直撓頭。
臨時組建核酸檢測實驗室,人從哪里來?儀器設(shè)備從哪兒調(diào)?場地上哪兒找?問題一大堆,夏小凱還是覺得,這事耽誤不起。“核酸檢測是疫情防控的‘偵察兵’,是確定新冠病毒感染的‘金標準’。檢測能力跟不上,疫情就會拖得久。”
“做,馬上做!”得到國藥集團、中國生物的批準和支持后,夏小凱在工作群里吹響“集結(jié)號”:“我知道很多同事還在封控中?,F(xiàn)在疫情嚴峻,到了需要我們站出來的時候。愿意加入實驗室的,歡迎報名。如果選擇留在家,我也不反對。”
“我報名”“算我一個”“我出來”……
很快,一個、兩個、三個,報名信息在群里刷了屏。“沒想到他們都來了。”回想那一天,夏小凱仍然眼圈泛紅,他在朋友圈寫道:“又一次不由自主流下眼淚,感謝感恩,一起努力。春暖花會開。”
報名的人里就有李威。作為公司研發(fā)總監(jiān)、復旦大學畢業(yè)的遺傳學博士,他現(xiàn)在成了新建核酸檢測實驗室的負責人。
3月15日,幾輛14米長的大卡車滿載氣膜艙體、核酸提取儀等設(shè)備,駛進松江區(qū)九亭鎮(zhèn)伴亭東路的一處廠房。大家擼起袖子、當起工人,硬是在這個“毛坯房”里建起一座生物安全標準不輸傳統(tǒng)實驗室的氣膜實驗室。
“我們把它命名為‘長城’核酸檢測實驗室,就是想展現(xiàn)鋼鐵般的斗志,眾志成城,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(zhàn)。”夏小凱說。
“長城”核酸檢測實驗室外景。人民日報記者武衛(wèi)政攝
在閑置廠房里臨時搭建的簡易工棚,就是核酸檢測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宿舍。人民日報記者武衛(wèi)政攝
3月20日起,各地救護車、轉(zhuǎn)運車不停地送來核酸樣本。上百名員工和志愿者爭分奪秒,24小時倒班做檢測。盡管裝了空調(diào),實驗室內(nèi)依然接近30攝氏度,在這種環(huán)境下身穿嚴密的防護服,艱辛可想而知。
“辛苦先不談,一定不能出錯!”李威說,檢測結(jié)果準不準確,直接關(guān)系到群眾生命健康和疫情防控大局,所以他們對每一份檢測結(jié)果都要嚴格審核。
李威博士在實驗室“指揮部”核查檢測數(shù)據(jù)。
每天要在電腦上比對大量的數(shù)據(jù),有人眼睛看花了,就洗把冷水臉接著看;干累了,就去附近簡易工棚里躺一會。
“那你怎么睡在車里?”記者問李威。“他那哪能叫睡?”夏小凱接過話頭,“李威負責整個實驗室的運行,隨時要處理各種突發(fā)情況。有時人剛躺下,又被叫醒,索性就在車里靠一會。”
李威的車,就在氣膜實驗室所在廠房門口。他說,想盡量離實驗室近一點,這樣就能快一些解決問題。“我們爭取讓檢測結(jié)果盡快出來,哪怕能早10分鐘、1分鐘都行。”
過去這一個多月,李威忙起來每天只能睡3個小時,偶爾得干個通宵。“這輪疫情結(jié)束后,你最想做什么?”記者問。“睡一覺,飽飽地睡一覺。”他說。
3月初至今,上海的核酸檢測能力從每天100萬管,迅速擴增到每天580萬管。若以5人混采計,可滿足每天2900萬人次的核酸檢測需求。上海捷諾的“長城”核酸檢測實驗室,每天可檢測5萬管,累計檢測量已超過1000萬人次。
“長城”核酸檢測實驗室內(nèi),核酸樣本被傳送進PCR擴增分析區(qū)進行檢測。
致敬!抗疫一線的勞動者們!